4月9日,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少波为亚洲bet57365游戏大厅食工类2404、2405、2406班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深入阐释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及重大意义。

杨少波以 “为什么要建设农业强国” 开启话题,引发同学们踊跃发言。食工类2404班的薛雨同学和食工类2405班的钟畅同学从国家资源的角度出发,认为“农业是整个国家最基本的产业,民以食为天,农业的发展是关乎每个人的温饱问题的,理应大力发展。” 食工类2406班的王泽文同学则从国家产业的角度出发,指出农业强国建设对于当代社会就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杨少波对三位同学的观点表示认可,并进一步补充道,农业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无论社会现代化程度有多高,14亿多人口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他还指出,建设农业强国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筑牢国家安全根基的迫切需要”,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强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谈及 “建设什么样的农业强国”,杨少波介绍,当今世界上的农业强国,往往都具备五个“强”:一是供给保障强,在粮食方面拥有更强的总量安全、结构安全及质量安全保障;二是科技装备强,农业科技的整装水平、原创能力、推广应用都远强于非农业强国国家;三是经营体系强,对小农户的发展带动力、对新型经营主体的统筹协调力更强;四是产业韧性强,传统农业产业现代化转型更快、新兴农业产业高质量培育更稳;五是国际竞争力强,与其它国家相比,农业强国往往在生产经营规模、产品服务质量、品牌文化市场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同时杨少波也指出,五“强”只是当今国际上农业强国的基本特征,我国建设农业强国除了要具有农业强国的共性特征以外,还必须体现我们的国情和特色,要立足于我们人多地少的资源短缺问题、农耕文明的意识底蕴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问题,经济制度体系特殊问题进行“中国化”的农业强国建设,踏稳中国人自己的发展步伐。
在探讨 “怎样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时,杨少波强调,当前我国仍存在城乡收入差距大、农业生产效率低、城乡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应以此为抓手,在兼顾绿色发展的同时用创新驱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以人才赋能培育新型农业主体、用产业融合拓展农业功能与价值,扎实推进“三农”建设,以时代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

最后,杨少波结合食科贡献,对同学们寄予殷切期望,他勉励同学们:“虽然当前国际形势依然严峻,农业强国建设道路困难重重,但相信大家从本专业优秀人才案例中也能体会到食品人在农业强国建设中仍大有可为。相信在座的各位未来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食科人在赋能农业强国建设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绽放属于自己的青春光彩!”
文字:朱宇睿 张雨欣 汤兆琦
摄影:徐行
审核:吕瑞凯